2023年2月11日,郭子壽先生當選為本協會第十屆新任理事長,協會秘書長由曹杰擔任,帶領新任理監事團隊繼續為協會服務。
同時也感謝,前理事長黃興倬先生,以及前秘書長陳正光先生,六年來為水中攝影協會付出貢獻.在此感謝.
2023年2月11日,郭子壽先生當選為本協會第十屆新任理事長,協會秘書長由曹杰擔任,帶領新任理監事團隊繼續為協會服務。
同時也感謝,前理事長黃興倬先生,以及前秘書長陳正光先生,六年來為水中攝影協會付出貢獻.在此感謝.
2023會員大會已於2月11日星期六,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一樓召開,由於本會理監事任期為3年,而第九屆理監事的任期已滿,故於今年的會員大會中,選出了第十屆理監事,恭喜郭子壽榮任第十屆中華民國水中攝影協理事長,也謝謝曹杰願意擔任秘書長重任為協會服務。本次大會於下午六時圓滿結束。
新任的郭子壽理事長是水中攝影協會25年的忠實粉絲,他於當選時說了一句話:「希望我們協會的氣氛和運作一直都是正向的」,又說:「協會需要的是正向而穩定的力量」,並期許大家「存正向思維、展正向行為,讓協會走在和諧而健全的道路上」。郭理事長對於第九屆理事長黃興倬與秘書長陳正光表達感謝之意:「衷心感謝前理事長黃博士與阿光秘書長這6年來對協會的貢獻,我相信不論是黃博士的睿智的決策或阿光的高效執行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2022會員大會已於1月15日星期六,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召開,由於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蔓延,今年的會員大會中,各與會人員仍都配合大會的防疫措施,除了確實做好量測體溫管制與實名制以外,與會人員皆全程配戴口罩。本次大會於下午六時圓滿結束。
本次年會中贈送每份會員精美紀念品—防水背包,特別感謝才華洋溢的設計師的設計。
本會理事曹杰專業攝影師在年會上與會員們分享「如何用卡片機拍出更好的水中影片」。
2021會員大會已於1月16日星期六,假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召開,今年的會員大會中,各與會人員皆配合大會的防疫措施,除了量測體溫管制以外,與會人員皆全程配戴口罩。
本次年會中贈送每份會員精美紀念品—獅子魚手機套與彩繪玻璃馬克杯,特別感謝才華洋溢的設計師的設計。本協會創會理事長莊慶祿顧問及陳正泰常務理事代表本會致贈設計師潛水裝備,表達本會感謝之意。
張嘉麒 (Macro Chang) 在年會上與會員們分享一段今年珊瑚礁白化的紀錄片。
本次大會於下午六時圓滿結束。
海中成群的櫛水母宛若慶典時施放至空中的氣球/黃興倬 提供
(…略)
…同樣也能從黃興倬與其同好身上看到―他們的「愛人」,是臺灣的海。「海是美麗的,不要因為害怕而不去靠近它,更不要因為無知而去破壞它。沒有海,就沒有臺灣。」為了讓更多人看到海底的繽紛美麗,他與一群同好們穿戴上潛水裝備、帶著專業的水中攝影器材,一躍入海。但要帶著一幀讓人有共鳴的海底照片上岸,沒有想像中的簡單。
每次下水都必須全副武裝,是為了拍到好畫面的甜蜜負擔/黃興倬提供
水中攝影的門檻雖高,但取得好照片的成就感也無與倫比/黃興倬 提供
「水中拍攝有它的門檻在,既要會潛水、攝影,也必須了解水下世界的物理限制,海中的亮度、色度都很低, 如果補光不足,拍出來的照片只有貧乏的黑、藍、綠三色;而且生態保育的意識很重要,有些人為求拍出生動的照片,會刻意『擺拍』,干擾生物的活動,我們不大認同這類的行為,希望先尊重自然生態,再談追求藝術表現。」等待是值得的,拜數位化科技之賜,這些年他們累積了大量海底影像,且不只停留在藝術上的欣賞, 更為生態研究盡一份心力。「水中攝影協會與臺灣珊瑚礁學會是兄弟會,我們拍到的第一手影像常常能幫助學會或其他國內學者的研究,而無須太過依賴國外的資料。臺灣的海洋生態太豐富了,尤其是墾丁,所以我們總戲稱『開車到墾丁,去國外潛水』,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略)
有人戀山,有人愛海,有人傾慕著充滿故事的舊城,不論他們胸中懷抱為何,都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們對臺灣土地的熱愛。
(…略)
水中攝影協會經常參與淨海活動,實踐愛海護海的精神/黃興倬 提供
黃興倬也想保護海,尤其當他相信每次與海洋生物的相遇,都很可能是「一期一會」的珍貴時刻。「2015 年夏天,一大群銀漢魚洄游來到墾丁的核三廠出水口,那陣子我的臉書頁面天天被那群魚的照片洗版,洗到後來我受不了了,請了一天的假,凌晨五點開車下墾丁,狠狠地給他拍了一整天,相當過癮,傍晚又開車北返。同行的協會成員決定留宿繼續拍,第二天上岸後卻傳訊跟我說:『魚群都不見了。』我趕緊將這些檔案備份了好幾份,就怕檔案損毀,這批珍貴的影像從此消失,如同這群與我一期一會的銀漢魚。」
珊瑚礁的生態既美麗又敏感,脆弱卻又充滿韌性,總是在海中捕捉美麗奇景、同時也是科博館研究人員的黃興倬再清楚不過,因此他率領著水中攝影協會成員,積極地為保育推廣投入心力。
「這些年,我們與臺灣珊瑚礁學會、墾管處持續合作, 在珊瑚礁產卵期間,舉辦珊瑚礁生態保育週活動,有一系列科普講座、海洋音樂會、海底攝影比賽、保育主題特展,也有淨海、淨灘的活動。其實活動的本意,是想藉由珊瑚產卵的盛事,讓民眾更關心海洋生態,後來發現太多潛水人下海看珊瑚產卵,反而干擾了自然生態, 因此才改為淨海。我們很高興珊瑚礁保育週這幾年下來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活動,屏東縣長、海洋保育署長、甚至內政部長都曾經親自參加,海巡署弟兄們也以實際行動支持我們,最後也帶動了其它縣市舉辦淨海的風氣。生態保育的課題本來就不是地方的事,全國動起來才能見到顯著的成效。」
正因為有這群水中攝影愛好者,讓人們不潛水也能一窺珍貴的珊瑚產卵畫面/黃興倬 提供
墾丁珊瑚於每年農曆3 月23 日、媽祖生日前後大量產卵,近二十多年來,墾管處等單位除了主辦「珊瑚礁生態保育週」系列活動,也會委託專業潛水人員,下海觀察並拍攝產卵實景,近年來更有相關直播影片在官網即時播出。
臺中市中小學海底攝影巡迴展中,學生開心的討論、完成學習單/黃興倬 提供(圖為霧峰區四德國小)
除了與墾管處合作保育活動,水中攝影協會也積極運用攝影成果,將保育的種籽灑在孩子心中。「協會參與過很多攝影展,但我認為在臺中國中小舉辦的聯展,成效最好。我們曾捐出三十幅海底攝影作品給臺中市教育局,在臺中市各級學校間巡迴,一所學校展出一週,並且也支援舉辦培訓種子解說員的講座,一年下來,這批照片總共跑了超過三、四十所校園,每座學校平均若有五百人次看過,可以想像這傳播的力量會有多大。一所學校只要有一個孩子被其中一幅照片感動,改變了他對海洋世界的看法,那我們就成功了。」
目前臺灣的國家公園雖有法規管制但無收費,可說是一項福利,但黃興倬以其它國家的海洋經營方式為例,提出一些看法。「到國際知名的潛點潛水,不能說便宜, 入園費隨隨便便都是一百美元起跳,還不包含各項生態捐,但外國遊客仍是乖乖捧著鈔票排隊入場,就是因為園內的海洋生態被維護得非常好,遊客認為這筆錢花得值得。因此我認為相關管理單位不須太忌諱收費這件事,收取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為了提升園內設施,將遊憩安全做得更好,或是讓保育的措施有更多經費支持。」
黃興倬認為,自然生態像是一隻母雞,愛護牠、善待牠,牠就會生很多雞蛋給你;若是貪圖短線利益而壓榨牠,雞死了蛋也沒了。日後,他希望政府和民眾都應該理性權衡利害得失,思考更長遠的未來。
總是成群結隊的墾丁金梭魚
黃天竺鯛的亮藍色眼影看起來十分時尚
在墾丁海域就能見到動畫中的大明星──小丑魚
(…略)
臺灣國家公園的山、海、城,魅力無窮,讓社會中的一群人願意傾其人生全力與它們為伴,卻也比一般人將其中隱憂看得更入心,但他們從不放棄以實際行動改善現況。你我或許不是勇於挑戰的冒險家、研究者,但都是以臺灣為家的人,維護自然生態、文化資產這群「母雞」,不只是國家公園的職責,也應是全民共同的實踐。
(…略)
作者簡介︱李偉涵
一九八五年出生,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職業編輯,副業小說家,愛好閱讀,總是讓作家、老師用帽子在人潮中辨認自己的存在。目前為鏡文學簽約作家。
人們對海洋生物充滿好奇,所以下海潛水觀望,除了欣賞五顏六色與多樣性的海洋生物外觀以外,海洋生物們的多樣化行為也是另一個觀察的重點。
海洋生物們與所有其他動物們一樣,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海洋生物們除了會和與自己長得一般無二的同種生物們互動以外,也會有不同種的生物們之間的互動。影片中的日常生活包含飲食吃東西、找醫生就診(甚至於求診)、繁殖子嗣、優閒散步、休息等,也有魚群們急匆匆趕路不知前往何處,甚至於還有一種生物被另一種生物騷擾到不堪,趕也趕不走的窘境。
當然,好奇的人們依循相關規範下海潛水,進入海洋生物的世界,因此,有些生物也與潛水人產生互動,例如,與潛水員戲耍、取食。
此影片拍攝於國內外15個潛點,從40多段影片剪輯而成,片長15分鐘48秒,訴說著海洋生物的日常生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FHtl3L6Nvo&feature=youtu.be
2020會員大會已於3月14日星期六,假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研究所一樓中庭召開,並舉行第九屆理監事選舉投票,今年的會員大會進行順利,圓滿結束。
「台灣的潛水教父」蘇焉老師於2018年10月辭世,家屬為了延續他對於海洋、潛水教育的熱愛,於2019年7月12日早上在基隆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將蘇老師生前收藏的254件潛水裝備和水中攝影裝備,捐贈給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研究典藏中心(開放式庫房)進行陳列和典藏。
所捐贈的水中攝影器材都曾經陪伴蘇焉老師數十年,在當時,這些裝備的價格都十分昂貴,也見證了台灣水中攝影器材的歷史。
蘇師母與家屬共同參加捐贈儀式。師母說:蘇焉本來就是屬於大家的。
前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邵廣昭研究員致詞。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鄭明修研究員致詞。
現場參與人員合照。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研究典藏中心(開放式庫房)入口處,蘇焉老師的捐贈物品日後將陳列在內。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的研究典藏中心(開放式庫房),庫房入口處的前方有一艘蘭嶼拼板舟。
研究典藏中心(開放式庫房)一直走進去,就會看到有個專屬於蘇焉老師的空間。
蘇焉老師捐贈品的展示空間。
研究典藏中心(開放式庫房)的位置就座落在海科館的主題館旁邊。
暑假期間,從7月1日~8月31日止,每週六的下午2點至5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研究典藏中心(開放式庫房)將開放給民眾免費參觀。過了這段期間後,參觀就需要事前預約。所以有興趣的人,或者懷念蘇焉老師的人,可把握時間撥冗前往。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地址:基隆市中正區北寧路367號,電話:02-24696000
【相關新聞報導】
聯合新聞網 潛水教父捐遺愛 家人:延續蘇焉一輩子對海洋的熱愛
TVBS 延續海洋熱愛 潛水教父蘇焉遺愛捐海科館
自由時報 台灣潛水教父蘇焉遺物 基隆海科館展出
台視新聞 台灣潛水教父蘇焉遺愛254裝備捐海科館
青年日報 潛水教父捐遺愛 延續海洋熱愛
台灣好報 臺灣潛水教父 蘇焉教授遺愛捐贈海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