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這張是攝於2018/8/1龍洞灣和美國小
台灣對水母的認識很少,一般媒體總是報導水母有毒,會造成皮膚紅腫,動不動就只會一直老調重彈的不斷提及世界最毒會致命的僧帽水母。
其實水母的種類很多,但是很少有人真正從欣賞的角度來看待這奇妙的海洋生物,更別說去了解各類水母的生態與其他海洋生物的共生關係。
上面這張是攝於2010/6/16東北角龍洞公園
水母是種古早時代就存在的生物,比恐龍的出現還要早,可追溯到6.5億年前。2010/6/16東北角龍洞公園海域的能見度並不佳,海中漂浮著許多浮游生物、懸浮物及水母。其中一種就是照片中這個俗名海蕁麻的金黃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更特殊的是,這水母的透明傘下,許多觸手之間有著長鯧科 (Centrolophidae) 的小魚,甚至於小蟹。這些小生物藉著水母觸手的毒性來保護自己還可以順便搭個便車。
海蕁麻 Chrysaora fuscescens 可透過收縮其傘狀的身體,一縮一縮的擠壓水流產生推進力,因此可以頂流移動,不過大多數時間他們還是比較喜歡順流漂移。
上面這張是攝於2010/6/16東北角龍洞公園
上面這張是2018/8/1龍洞灣和美國小出現美麗的金黃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水母傘狀體中有兩隻小魚尋求水母的保護。
金黃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的觸手和口腕 (oral-arms) 都很長。(2018/8/1 攝於龍洞灣和美國小)
2018/8/1 攝於龍洞灣和美國小
2018/8/1 攝於龍洞灣和美國小
台灣的海域很美,下次看到水母時,可以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觀察喔!
刺絲胞動物門 (Cnidaria)
缽水母綱 (Scyphozoa)
旗口水母目 (Semaostomeae)
游水母科 (Pelagiidae)的
金黃水母 Chrysaora fuscescens (中文俗名海蕁麻)
感謝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正平老師、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黃興倬博士的指導
延伸閱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rysaora_fuscescens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680384/Moment-tiny-fish-hide-huge-JELLYFISH-protect-predators-coast-Thailand.html